朋友悖论,指在任意社交网络中随机选取一个个体、其朋友的平均朋友数总是大于该个体自身的朋友数,所以一个人的朋友通常比他自己的朋友更多。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朋友总是更受其他人欢迎,一个人最好的朋友通常还有其他更好的朋友。
大概在小学的时候我还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小学里没什么学业压力,主要还是寓教于乐,那时候自己有很多喜欢做的事情,画画、观察植物、和同学一起聊玩过的游戏啥的。从初中开始,家里人就像大多数国内家庭一样,开始说一些“只有读书才是出路”之类的话,于是也把我为数不多的兴趣爱好给封杀了——小学开始在的合唱团再也没有去过,房间里的多肉盆栽被拿走,手机被没收,电视被停机——一切的一切只为了读书学习和考试。
也许他们是正确的,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限制,我高考或许根本考不到640这么高的分数;也许他们是错误的,在如此严格的限制下,我对曾经热爱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我和曾经的朋友也逐渐失去了话题;我变得不知道如何与别人聊天,不知道如何普通地挑起一个话题;我的思维变得如同教材提纲一般枯燥,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尽量提高信息熵,听到别人的“废话”也逐渐变得不耐烦;我开始变得孤僻,因为我发现自己似乎和周围的人除了学习没有其他共同语言。
进入大学后,我才发现以前被灌输的那些想法陈旧而迂腐,然而被迫两耳不闻窗外事多年后的自己再想和同龄人拥有共同话题早已变得难如登天。我开始变得依赖网络,通过这些无法触碰的赛博世界麻痹自己,渴望有那么一个人能接受像我这样的社交废物。这也是我开始做虚拟主播的契机之一。可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自己非常看重的那些好朋友,实际上好像并不是那么在意我的存在。后来我才知道“朋友悖论”这个词(甚至是从毕导视频里看到的),所以我开始尝试多做些什么来让自己能够被别人注意到,比如过节发个红包、送点礼物、自己出钱和对方约合委啥的,但是除了显得自己很倒贴以外几乎没啥作用。
也许是我太多愁善感,也许是我太自卑,又也许是我已经麻木了,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奢求朋友这种高不可攀的存在,大概像我这样与社会脱节的人,注定无法得到友谊,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罢。